央广网重庆9月17日消息(记者白刁尹)近日,在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首期乡村“CEO”小班正在如火如荼举办中,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石鹏程作为其中一名学员收获颇丰,“本次乡村‘CEO’小班围绕乡村产业的技术端、生产端、经营端、销售端,通过现场实战教学、配备创业导师、对接链接上下游资源,有效解决了我返乡创业过程中种植技术不精、农机操作不会、现代农业经营经验不足的三大难题。”
坚持人才培训跟着生产经营走,打造“人才培养—学成创业—生成产业”的产业实践大学堂,是江津区破解乡村产业困局的生动缩影。作为重庆农业大区,受限于丘陵山地农业种养规模小、大型机械应用难等问题,江津农业发展曾大而不强、人才短板突出。近年来,江津区聚焦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探索系统建设支持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体——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全周期、全链条支持各类人才向乡村三产流动集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人才动能,推动怀揣梦想的新农人与充满希望的乡村热土双向奔赴。
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央广网发 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供图)
在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鹤山坪示范园,一场以花椒为主题、在田间举办的村BA点燃了乡村经济活力。看篮球赛事、品花椒美食、赏乡村美景……“赛事+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吸引一批网络达人、自媒体齐聚,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搭建起乡村电商矩阵,其中一位就是学院引进的全球卖椒人杨天旭。
在花椒加工车间,乡村电商达人杨天旭正带领“花椒主播团”,用镜头记录铁锅翻炒时的花椒,腾起的香气仿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江津花椒产业集聚度高、品质好,我要让互联网思维扎进花椒林,打开全球花椒大市场。”在杨天旭的引领推动下,江津花椒已远销日韩、美国等国家,年出口量250吨。
为精准识别和引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学院推出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电商人才“四新农人”分类目录,细分科技领军人才、电商直播达人等12类人才赛道,构建“能力+贡献+潜力”三维评价模型,着力打造新农人评价认定“第一站”。同时,学院织密引才网络,重点瞄准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青年大学生、在外优秀人才创业群体,畅通“政企校协”协同荐才引才通道,先后引进培育“四新农人”326人。
黄庄示范园未来农场无人农机前往作业(央广网发 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供图)
“只有茶叶品质提上去了,产品附加值才能有效提高。”西南大学教授、学院茶叶首席专家童华荣在迎河巳甄试验站,和团队成员正查看育苗大棚里有性系茶园中筛选的优良单株扦插繁育情况,实地指导茶农培育茶苗。
童华荣介绍,该团队紧扣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产加工标准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开展专项研究,通过工夫红茶工艺与拼配技术试验,江津工夫红茶的年产量从270吨提高到305吨,新增产值1500万元,茶农人均收益提升20%。
推动丘陵山地农业突破自然约束、高值化产出,科技创新驱动是关键。为广泛聚合涉农科技创新资源,学院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共建千亩试验田、专家试验站、科技小院、未来农场等科创平台,探索现代农业首席专家制度,遴选茶叶、柑橘等领域12名专家教授、106名农业骨干人才,组建现代农业首席专家团,定期选派专家团队驻村攻坚关键难题、开展技术推广,精准解决了农业生产技术难题120余个,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技推广骨干等2800余人。
谢永红带领专家团研究示范花椒新型整枝技术(央广网发 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供图)
激发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源源不断孵化一批乡村项目是重点。学院建立“校地合作落地一批、赛会路演筛选一批、学院培养生成一批”项目发掘储备机制,打造“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度孵化链,为乡村创客提供从创意萌发、技术攻关到市场拓展的全程陪跑辅导和资源精准匹配。
“学院将我们的肉制浇头产品项目引进后,开放共享农业项目概念验证中心、农业产品中试验证平台等载体,并帮助对接链接上下游资源,目前我们企业正在加速发展。”谢志坚毕业于重庆大学,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始人。目前,该企业攻克常温保鲜技术,申报多项发明专利,从以前900平方米作坊式生产线多平方米的三条现代化生产线,已成为统一、白象等知名企业供应商,年度营收达5000万元。
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农产品检测(央广网发 重庆江津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供图)
为全周期助推创业项目落地孵化、成长壮大,学院推出政策、金融、机会、服务“四张清单”,会同政府部门打造“一江津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部分乡创项目形成“江小橙”“‘瓮红’红茶”等名牌农产品。同时,联合涉农龙头企业,建立1000万元创业种子资金,对有前景、有潜力的优质创业项目投资持股,培育出24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乡创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孵化一个、带动一批”的产业倍增效应。
当前,江津区立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正以建设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为牵引,全产业链集聚乡村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助推农业产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开辟以人才引领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联农带农,有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